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
滨州职业学院为社会培养了
一批批优秀人才
他们是学校精神的继承者与传播者
是滨职er见贤思齐的学习榜样
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
今天,滨小职带你一睹他们的风采
……
# 刘占磊
滨州职业学院2004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
惠民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
滨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
现任山东海德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
2004年,被推荐到国有企业滨州海得曲轴公司工作,他吃苦耐劳、认真工作,迅速从普通职员成长为设备部部长。
2013年,来到滨州博远重工公司,转战过多个部门,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被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。
2016年,自主创业,成立山东海德重工有限公司。7年时间里,从创业初期时筹资受挫到挖到人生第一桶金,从艰难面对环保、疫情压力到坚定开展技术革新,他带领团队面对各种挑战,将一家专业基建施工装备制造企业,打造成为亿元以上规模企业,不断走向更大的舞台。
01 创业之所以能成功,其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
是否想过创业会失败?
对此,刘占磊坦然回答:“当然想过”。对于创业,他认为,有时想得再好,准备得再充分,未必能取得想要的结果,倘若能够抓住市场规律,尽管只付出80%的努力都是有可能成功的。创业并非准备得越好成功几率就高,这既需要有乘风破浪的决心、直面挫折的勇气,还需要有点“阿Q精神”。
创业成功的原因?
那时农村家庭的孩子,生活费用经常捉襟见肘,据他回忆,在校期间流行勤工俭学,他摆过夜市、发过传单,利用课余时间做过许多工作,以补贴生活费用。这为将来创业埋下了一颗种子。
创业初期虽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,但前期的工作经历,却让他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理念、开阔的市场思维和有效的营销方法,同时他注重积累经验和总结错误,为成功创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用他的话说“三人行必有我师,创业之所以能成功,其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”
02 学历并不是衡量员工能力的唯一标准
高学历是你选人用人的标准吗?
刘占磊自身的成长经历,让他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。坚持实干为要的他,提出“不唯学历不唯亲、不重资历重能力”用人原则,大力提拔重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、挺身而出之人;矛盾面前敢于担当、善于突破之人;诱惑面前坚持原则、品行端正之人。每年根据绩效和业绩优化调整干部队伍,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。
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?
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“之所以相比别人缺乏竞争力,是因为生产成本还不够低、效率没有足够高”,刘占磊说道。从抓住市场到抓住订单,再到抓住利润,他坚持以创新把握市场热点、研究客户需求、明确目标任务,在他的带领下,海德重工不断提高装备水平,引入人工智能优化生产,让生产销售事半功倍。同时,他鼓励行业间互学互鉴,共同做大蛋糕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,是助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,更是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中小企业能办大事!要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在被问到企业愿景时,他答道:“响应国家号召,立足‘专精特新’,不断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期,争取做到行业最好!”据悉,海德重工已申请8项专利,荣获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、“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”等称号。
03 作为一名滨职的毕业生,感到自豪与骄傲
在校时的学习生活经历,对日后工作有哪些帮助?
“我们一入厂就能顶岗工作,比同期入职员工少了足足半年的实习期。”刘占磊激动地说道。据他回忆,那时学校硬件条件虽不完善,但集结了一批专业水平强、教学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,开设了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课程。学校任用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,带领学生入厂学习观摩,培养了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技能。
“为社会做贡献、为企业求发展、为职工谋福利”是海德重工创立的初心与使命。在他的领导下,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,常态化开展公益慈善,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。2022年10月,山东海德重工有限公司与滨州职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实现校企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共赢发展。他表示,作为一名滨职的毕业生,能够与母校携手合作,感到自豪与骄傲。
结合自身经历,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?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希望大家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,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团活动,注重提升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,丰富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,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。